日志正文
|
||
五、魏晋与朝鲜、日本的贸易关系
魏晋南北朝时期,中国的东邻朝鲜、日本社会较之汉代有了很大进步。奴隶制国家政权逐步建立,生产力有所发展。
这一时期,朝鲜北方有高句丽政权、南方有百济和新罗。自三国时,朝鲜半岛诸国即与中国南北方开展陆海官方交往。史载:嘉禾二年(233年),吴使至朝鲜,高句丽王“贡献”貂皮等物。至晋南北朝时,中国与朝鲜的交往进入了一个新阶段,贸易关系更加密切。刘宋元嘉中,高句丽赠送良马800匹。百济也遣使建康“贡献”。梁陈时期,百济、新罗使臣频繁来华。中国南朝政府对来华的朝鲜使节每次都给予大量回赠。这一时期还开始了文化产品的输出。史载梁中大通六年(534年)、大同七年(541年),百济王多次遣使献方物,并请求梁朝赠与《涅槃 》等佛经、讲授《毛诗》的博士及工匠、画师等,“梁武帝并给之”。
三国时,日本列岛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国家——邪马台国。史载:魏明帝景初二年(238年),邪马台国王卑弥呼遣使至魏,送来“男生口四人,女生口六人、班布二匹二丈。”曹魏册封卑弥呼“亲魏倭王,假金印紫绶”并回赠倭使“绛地交龙锦五匹、绛地绉粟罽十张、青绛五十匹、细班华罽五张、白绢五十匹、金八两、五尺刀二口、铜镜百枚、珍珠、铅丹各五十斤。”正始元年(240年),魏为加强与倭的外交关系,主动遣使到倭国,赠送金银、丝织品、铜铁等物。正始四年(243年),倭使又来“贡献”,贡品有“生口、倭锦、绛青缣”等物。日本输华货物中出现了丝织品,表明中国丝织技术自汉代传入日本后,日本输华货物中出现了丝织业。南朝时,日本人终于开辟了不经朝鲜半岛的南道航线,进一步便利了与南中国发展通商关系。在频繁的中日经贸交往中,中国先进的丝织品及缝纫技术不断被引进到日本。公元3世纪前期,日本人民的服装还很简单,无论男女多是着“贯头服”,即在一块布中央挖一洞,将头从洞中伸出。据日本《古事记》记载:在应神天皇时代(270~309年),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,曾向日本贡献了两个纺织、缝纫技术优秀的人,“名叫卓素的韩缎,以及名叫西素的吴服。”另据《日本书纪》记载:应神天皇39年(308年),应神天皇“遣阿知使主、都加使主与吴,令求织工女……吴王于是与工女兄媛、弟媛、吴织、越织四妇女。”到南朝时,日本雄略天皇又遣使到南中国,寻求技艺精湛的纺织女工。到公元469年,又有汉织、吴织等织工随倭使自浙江东渡日本。此外公元3世纪后半期,为避战乱,中国人开始大量迁徒日本列岛,这些中国移民中有不少能工巧匠,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随之传入日本。日本学者认为:“特别显著的是他们对于养蚕、织绸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”。
更多文章:
阅读(?)评论(0)
|
||
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