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志正文
|
||
美国高盛近日说中国债务18.6万亿,渣打银行2011年报告讲:中国政府债务28万亿,占GDP70%。华尔街时报在2013年7月29日《中国紧急调查政府债务》称,31万亿约占60%以上。但中国审计署说2011年前四级政府财债仅为17.4723.11亿。
对于国家统计局及海关总署近期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,有人总结为“较低且可控的物价指数”、“缓步回升的工业生产”以及“迅速好转的外贸形势”,认为一连串向好的经济数据似乎预示着未来我国经济将日趋好转,甚至有一部分人认为经济已结束调整实现“反转”,全年增长目标可以“高枕无忧”,轻松实现。这种乐观情绪似乎来得太早,表面向好的数据,并不能掩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。 首先,我国未来的通胀压力犹存,并有可能随时反弹。按照宏观调控的预定目标,我国的CPI指数全年应该被控制在3%以内。目前的数据离这个“红线”只有一步之遥。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面铺开,各地的投资冲动将再次被激发出来,国民经济陷入投资过热、引发物价上涨的风险远未消除。在国际市场上,美国的QE3仍未退出,前一段时间大幅下跌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亦有可能再次反复,国内输入性通胀的可能性也依然存在。物价形势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,因此绝不可因一时平稳或下降而掉以轻心。 其次,实体经济尚未走出“紧缩”的泥潭,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。7月份的PPI降幅虽然有所收窄,但这已经是自2012年2月以来连续一年半的时间运行在负数区间。这就意味着实体经济需求不振、生产景气度低迷的状况仍在延续。当前实体经济最为头疼的事情就是产能过剩问题迟迟不能得到缓解。目前,被点名的产能矛盾突出的行业,除钢铁、水泥、电解铝、平板玻璃、船舶等传统行业外,一些新兴行业也位列其中。据测算,2012年,中国产能利用率为57.8%,低于72%-74%的“合意”区间15个百分点左右。这意味着,现阶段中国的产能过剩非常严重。 因此,单从实体经济的表现来看,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远未到值得盲目乐观的程度。观察经济发展形势,不仅要看短期走势,更要看长期趋势;不仅要静态视角看,也要动态视角看。只看到若干数据的乐观因素,而忽视数据背后隐藏的各种痼疾和问题,只会延误结构调整、优化产能的时机。只有全面准确地判断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机遇和问题,才能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,确保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地增长。 更多文章:
阅读(?)评论(0)
|
||
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